时间: 2025-02-10 06:03:34 | 作者: 亚洲城唯一授权官网
在思想的指引下,新中国开启了工业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作为“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集团”)应运而生。
1951年,伴随着新中国工业化的号角,哈电集团的前身——哈尔滨“三大动力厂”(电机厂、锅炉厂、汽轮机厂)在东北黑土地上拔地而起。
经过70余年的砥砺奋进,哈电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业务涵盖水电、核电、煤电、气电、风电、船舶动力装置、电气驱动设备、电力工程总承包以及金融服务和投资等多个领域。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生产发电设备超过5亿千瓦,产品装备了全球800余座大中型电站,足迹遍布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内市场,哈电集团的大型水电机组占据国产装机总量的半壁江山,煤电、核电主设备及重型燃气轮机的市场占有率均达到三分之一,彰显了其行业龙头的地位。
哈电集团的成功,离不开其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企业具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4个博士后工作站和2个院士工作站,构建了完善的科研体系。在大型水电、核电、清洁煤电等领域,哈电集团的技术水平已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公司自主研发的葛洲坝12.5万千瓦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和21万千瓦汽轮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成为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里程碑。
此外,哈电集团还创造了200余项“共和国第一”,包括中国首台苏雄8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首台2.5万千瓦火电机组以及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等,为中国电力装备工业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国际化进程中,哈电集团同样表现卓越。公司不仅成功将中国制造的大型发电设备推向全球,还保持着中国出口单机容量最大机组的纪录。
从东南亚的水电站到非洲的火电厂,从欧洲的核电项目到美洲的风电场,哈电集团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典范。
作为一家国有独资企业,哈电集团从始至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治理的所有的环节。公司以“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为目标,秉承“为世界提供动力,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宗旨,践行“同心而动,聚力生辉”的核心价值观。
在企业管理中,哈电集团注重以人为本,倡导“慎思敏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公司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中展现了央企的担当。
展望未来,哈电集团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推动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3年,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了绿色低碳能源创新研究院,致力于碳中和领域的技术突破。
同年,哈电集团承制的世界首台参数最高、单机容量最大的陕西彬长660MW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并网,标志着公司在清洁煤电技术领域再攀高峰。2024年,哈电集团与国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深化合作,一同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从荒烟百里的创业之初到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巨头,哈电集团用70余年的奋斗历程诠释了中国工业的崛起之路。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哈电集团将继续以思想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动力之光”。
斯泽夫,中国电力行业的杰出代表,现任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他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厚的行业背景,推动了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显著发展。斯泽夫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曾在多个重要岗位任职,积累了广泛的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自担任哈电集团董事长以来,斯泽夫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电力设备,明显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电力市场的竞争力。他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推动绿色能源项目,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斯泽夫还热情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哈电集团与多家国际有名的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了海外市场。
他的领导风格以务实和创新著称,深受员工和业界同行的尊敬。斯泽夫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更在于他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对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