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自然与文化相拥,历史与当代互照;这里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徽韵流长。
11月26日—29日,“感受徽州文化”——“学习强国”省级学习平台专题调研行活动在黄山市举行。
“徽州文化”究竟是什么?如何逐步加强文旅融合,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在四天时间里,从千年宏村到新安江上,从乡村民宿到博物馆中,来自全国各省级“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40余名编辑、记者在最鲜活的基层一路思考,一路交流。
初冬时节,霜晴冻叶,橘黄橙绿。在黟县宏村,游人如织,人们从八方汇聚在此,欣赏这座被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所蕴含的徽派文化之美。
青砖黛瓦马头墙,始建于宋朝的宏村距今已有900年历史。作为徽派民居村落代表,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不仅如此,宏村以其丰富的“仿生学”内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巧夺天工的设计,让宏村经受住了一次次暴雨和洪水考验。2024年夏季,安徽多地遭遇暴雨侵袭,但是宏村却安然无恙。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皖南古村落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这里古色古香,就像一幅水墨画一样。”行走在石板小道上,徜徉在南湖边,来自“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编辑陈子璇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在安徽中国徽州历史文化博物馆里,一块来自南宋时期的千年徽墨作为“镇馆之宝”,引来了众人的拍照打卡。徽州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整体性特征,涉及思想、文学、建筑等诸多方面,博物馆里每件藏品背后,无不蕴藏着徽州文化的深邃与厚重。
如何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在这方面,黄山市进行了诸多探索。
据介绍,近年来,黄山市始终把各类遗产遗存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加大历史背景和文化挖掘和保护力度,积极构建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推进徽州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擦亮黄山城市名片。
黄山市借助数字化手段建立徽州文书、徽派建筑数据库,还原文物风华、再现历史原貌;借助3D打印,AR、VR技术,让游客360度感受细节、“触摸质感”,成就跨地域展览的“移动宝藏”。
在齐云山脚下的齐云小镇,13家非遗体验馆、20余个非遗产品项目入驻于此,“非遗进景区”“徽州风雅集”等活动接连不断,实现了“旅游+非遗”的双向奔赴,引得全国游客纷至沓来。
新安江发源于休宁县六股尖,流经歙县,百转千折,最终向东汇入杭州千岛湖。江水串起了皖浙两省,为当地人民带来了丰沛的水资源,是安徽和浙江两省共同的母亲河。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如何共护一江清水向东流,2012年起,皖浙两省在新安江探索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这也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地和探索地。
为了做好新安江流域的生态保护,黄山扎实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着力打造山水相济、人文共美的美丽河湖建设新样板。
在歙县有100多家“生态美超市”,村民收集烟蒂、饮料瓶、塑料制品及其他废旧物品等,在超市兑换牙刷、肥皂、洗洁精等生活用品,超市也从单纯的购物场所,变为传播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要阵地。
自皖浙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以来,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省界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安徽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吨干净水,“新安江模式”也从“试点”成为“经验”,在23个省域、27个流域进行了复刻推广。
“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新安江山水画廊位于黄山市歙县深渡镇,全长约百里,沿江而行,两岸青山葱翠,江水碧波荡漾,景色美不胜收。
2022年10月,“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获交通运输部批准成为全国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如一条丝线,将两岸散落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连珠成串”。航线所至处,原先交通不便的渔村悄然发生改变。
在绵潭村,一场独特的“九姓捕鱼”表演正在上演。表演者身着传统服装,或驾船撒网,或放鸬鹚、使用鱼叉,向游客展示了江上渔民的打鱼技巧。据介绍,这是黄山市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旅游有限公司推出的大型实景演出,演员都是当地渔民,他们退捕上岸,告别了曾经随波逐浪、栉风沐雨的捕鱼生活,吃上了“文旅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据显示,2023年,“百里画廊”航线万人次,试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00余万元,村民也因此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
“我这次来新安江,不仅被两岸美景所吸引,更深切地感受到在‘新安江模式’的保护下,这里走出了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编辑武海林说。
虽然人口不到4000人,但西溪南村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100余栋明清建筑、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徽州堨坝等历史遗存,蜿蜒流淌的丰乐河与两岸树林和村里古建筑相映成趣,被称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厚重的文化和绝美的生态成为该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底色。
如何更好融入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之中,西溪南村做好服务文章,通过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在保护原有生态和文化肌理的同时,不断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保留徽州村落的独特风格,努力呈现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一些破旧的老宅被“修旧如旧”,变成民宿、酒吧、咖啡店、创意基地等,吸引年轻人享受古村“漫”时光,近百名时尚达人、设计师、艺术家也慕名而来,开展创意创新创业创造创富实践,这个古老的乡村,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活力。
与西溪南村相似,同在新安江畔的南溪南村也是一个千年村落,这里以豆腐而远近闻名,但是做豆腐带来的煤烟污染、污水横流,让这个村子一度臭气熏天。
如何将豆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抓手,南溪南村一边升级改造豆腐作坊硬件设施,淘汰落后的燃煤锅炉,推行雨污分流,彻底整治了环境问题;一边引进第三方运营团队,围绕豆腐村的主题,打造了南溪南“食尚街”豆腐特色文化美食项目。同时以徽州古村肌理的基础,围绕省级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米菜园”等微景观30余处,千年古村也迎来新的蝶变,先后获“安徽省最干净旅游乡村”“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等荣誉。
乡村是徽州历史文化、绝美山水、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特色美食等的集合,是一个城市的超级IP。黄山市在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上擦亮品牌,用“村游”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在黟县碧山村,开在徽州古祠堂里的“碧山书局”,不仅给城里人创造了一片远离喧嚣的精神净土,更为促进乡村阅读、传播民间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带来了全新的尝试。
在丰梧、关麓、傍霞等古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古朴厚重的文化积淀,一间间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仅让游客享受高标准、高质量的住宿环境,还能体验丰富的乡村生活。
“黄山将文旅产业和非遗结合到一起,让我既能看到山水之美,又可以感觉到文化之盛,令人‘徽’味无穷。”“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日照编辑部主任陈平平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Copyright © 2028 网络服务商 亚洲城电脑版官方客服电话_亚洲城手机版下载安装最新版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