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简而言之就是数字化与智能化高度融合的时代。这个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为社会经济文化的核心驱动力。这些技术融合进步,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能力,改变着阅读和传播方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96亿人,网民使用电子设备上网的比例为99.7%。
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有利于全面挖掘信息、察觉缺陷、分析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以思维方法和认知能力为主要载体的调查研究,在数智时代如何确保可靠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数智时代如何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全方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此,用“一事一议”作些探究分析。
“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予以明确。家在农村的青年官兵,对此十分关注。
“严守耕地红线”怎么守?荆门市东宝区纪委监委组织工作专班迈开“大脚板”深入田间地头看、听、问,采取现场访谈、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重点督查耕地流出图斑整改、耕地占补平衡、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同时,督促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卫星图斑比对以及现场实地核查,进一步理清源头数据,坚决防止摸排核查不深、数据统计不准问题,做到线上线下“一本账”,严格掌握耕地保护现状。
用“大脚板+大数据”守牢耕地红线的实践表明:有了“大数据”,还需“大脚板”。对事关“严守耕地红线”的似是而非问题明辨是非,靠“人脑”不靠“电脑”。
大数据“关键词”分析显示:线上线下对“退林还耕”和“退耕还林”两个话题争议较多,有的认为“退林还耕”和“退耕还林”有“政策打架”问题。而实际上,两个政策并不矛盾,也并非一个代替另一个。“退耕还林”已经推行几十年,重点在水土流失或土地沙化严重等不宜种粮的区域实施,要求因地制宜恢复植被,主要为保护生态环境。而“退林还耕”主要在各地产粮区或宜粮区实施,重点是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以保障粮食安全。当前,宜用喜闻乐见方式加强政策宣讲,把这样的一个问题实事求是说清楚,让老百姓懂得“退林还耕”不仅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更是确保粮食安全“金标准”。
“退林还耕”后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网民直言,现在的农民不是没地种,而是有地不愿种。种小麦除了种子钱、浇水钱、施肥钱、农药钱、基本上挣不了什么钱。有的网民说,现在是80后、90、00后外出进城打工,50后、60后、70后留在农村种地。让“良田”回归“粮田”,亟需上下合力、齐心协力,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其中,种粮大户应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人民军队强军建设10多年,向海内外发布《战神巡航台湾岛》《南海战巡》等一系列多语种、多方言、多乐曲宣传片,成为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生动教材,尤其是在海外华人和港澳台引起热烈反响。关键的一条就是:“大数据”为“正步走”正方向。
大数据(big data),又称巨量资料,大数据的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要求实时性强、数据所蕴藏的价值大。其价值之一体现在:对大量消费的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可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有关方面运用大数据做出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台湾6岁以上的常住人口中,闽南线%。闽南话版本宣传片《战神巡航台湾岛》,就是从受众方面出发,让传播对象能够听得懂、听得清。同理,粤语版本宣传片《战神巡航台湾岛》,照顾到港澳地区,还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
在百度指数中以“轰-6K”为关键词搜索,《战神巡航台湾岛》发布3天内,数据从708陡增到3545。从空军官方微博数据看,《战神展翅》拥有3120万播放量,22070次转发量;使用语种最多的《“神威”与“战神”相约》,闽南线次;《战神巡航台湾岛》达到了22780次的点赞量。这一些数据,反映出网友对于多语种、多方言宣传形式的关注度。
这些情况提示我们:语言能力是一支军队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标配”,终将为走向世界一流的中国军队发挥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作用。除了国家和国际通行的语言之外,少数民族语言、方言也应受到重视,这些语言或方言往往具有特殊的功能。
当年,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由于当地居民中藏族占94%,大多不懂汉语,语言障碍和语言援助问题凸显。一些3年级到6年级之间的小学生,在救援过程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学校接受了国家通用语的教育,同时还掌握当地语言,利用双语的优势,积极充当翻译协助救援,解决救援中的沟通问题。
考核论证军队一位“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时,听到地方一家热力设备公司年龄小的员工讲的一件事:在某机场建设中,这位年龄小的员工对机场塔台安装锅炉问题提出“不同意见”,但到处遭冷遇。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找到机场建设指挥长谈了自己的想法。指挥长实地调查研究后,放弃了上级机关提供的“大数据”意见,迅速采纳了他的一家之言,并对其“小数据”意见大加赞赏。
这位年龄小的员工感动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少数机关干部在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时,不是看它们本身有没有价值,而是看它们的“来头”。只要是来自上头的,不管对错,不论有无道理,都视若珍宝,言听计从;倘若是来自下头的,特别是无名小辈的,那么再正确、再有价值,也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甚至充耳不闻。
善于听取“大数据”意见,特别是听取上头的意见,不但无可非议,而且非常有必要。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上级领导站得高、看得远,提出的意见可能更准确,更有指导性。“大数据”意见也更有科学性。但是,有的机关干部对上头的意见不加分析、照单全收,并非从工作出发,而是另有想法。有的是怕得罪上级,不得已而听之;有的是想讨好上级,给他们留个好印象;有的是不想担责任,觉得只要按照上级的意见办,按照“大数据”意见办,错了也有兜着的。显然,这种无原则的“听”,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大数据”是由“小数据”构成的。大数据也是相对概念,并非“全数据”,数据多不意味着拥有事物多样性,不代表其结构具有全面性。同时也应看到,人类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和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里,有很多小现象、小趋势、小偏好、小体量、小群体形成的小数据,往往有特殊意义,有代表特征,有发展的新趋势。从辩证角度看,“小”很可能是未来的“大”。很多“小数据”很快就会成长为“大数据”,因而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未被人们认知的小数据,分析其独立性、多变性、特殊性和发展性,确保不要“因小失大”。
中部某市推出一项民生问题改革举措开展线上调查,大数据分析显示95%的人赞成。而接下来的线%的人赞成。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为什么差距这么大?要真正掌握民意,仅凭大数据分析是不够的。
以重大事件舆论关注大数据分析为例,14亿人中,即便使用电子设备和电脑的人,也存在大量不关注、不参与舆论的。关注舆论的人们中间,更是潜水者占多数,只看不说,他们是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
无论网民意见还是群众意见,不具备一定人群规模恐怕不能称为民意。在公共问题上,绝对多数的意见应称为主流民意,相对多数的意见应称为多数民意。
网络出现上千、上万、上十万的同一种意见或者情绪,是不是就代表了主流民意?严格说来,即使数量很大,也不能说是。首先,他们是谁?其年龄、身份、地域无从统计,占人口比例无从统计。其次,与他们的意见相佐的数据,未必得到了统计,或者根本没办法统计,更不要说还存在“带节奏”、“水军”等有意误导舆论的现象。所以这也反映出线下民意调查的重要性。
民意调查虽然通常是抽样调查,但作为社会学多年发展的结果,具有较为科学的模式、模型。在重大民生问题上的民意调查,往往是不同机构一起进行,分别公布,以减少误差、增强可信度,同时避免人为操控。
民意调查十分重要,在重大民生问题面前,没有民意调查,而仅凭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就以为掌握了民意或者主流民意、多数民意,显然是不妥当的。
调查研究,是为了对被调研对象和内容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数字能体现规律、趋势等,却无法反映个体的真情实感。由于样本选取、调查分析方法的不同,数据本身还有几率存在误差。采取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既通过数据掌握大量信息,又捕捉数据之外更真实、更全面的情况,调研的质量也就有了保障。
大数据不能代表“大多数意见”。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网络意见当然是值得重视的,但在比例数据无从掌握的情况下,其绝对数值大小、反面意见数值大小都需要认真关注,以便得到相对准确的参考价值。
毛主席说,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数智时代,有的人习惯于“键对键”代替“面对面”,习惯于不出大门搞“可视化调查研究”和“智能化调查研究”,既没有“走马”,更谈不上“下马”,使“网上看花”和“网上问花”大行其道。这种倾向亟需纠正。
某地得知上级前来进行水利设施管理调研,便把一些器材擦得油光锃亮。没想到,这次来调研的领导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下马看花”,由表及里“看”出了存在的问题:不该上油的电子仪表上蒙了一层机油,而本该上油的部件却没上油。
谈起这次调研,有位领导感触颇深: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看”是很重要的一环,但是“看”只是认识事物、获得实情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有些情况是难以看到或根本看不到的。要注重调查中有研究,研究中有调查,以浅知代深知、以人知代亲知、以虚知代真知,都是不正确的。
现在,大多数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都能做到“多问一问群众”,但往深处去问、刨根问底,并不是每个领导都能做到的。有的是只问领导,不问群众;只问表面,不问本质;只问观点,不问实例;只问过程,不问实效;只问数量,不问质量;只问成绩,不问问题。
“下马看花”和“下马问花”,一个都不能少。一些说得好: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都抱着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的态度去“问”,抱着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负责的态度去“问”,那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问一问”,而会往深处问、往难处问、往疼处问。如此这般的问,又何愁基层的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河南省中牟县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依托政务服务网、豫事办APP等平台和线下“一件事”综窗,推动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等13个重点事项落地实施,推动部分事项办理时间压缩60%,提交材料减少80%,实现事项办理“一次办”甚至“零跑动”。受到老百姓好评。
“大数据多跑路,老百姓才能少跑腿!”中牟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局长贺敏说,大数据赋能政务服务,好处至少有两点:一是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常生活中办事方便,是老百姓的基本愿望。这个愿望满足了,幸福感和获得感就有了踏实的基础。二是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通过数据共享、后台打通,用体系数据“内循环”代替人员跑腿的“外循环”,以前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很多事当场就能办成。
谈起大数据获取与处理之困惑,业内人士列举三条:第一,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要求样本数据足够大,足够全面。而目前许多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系统和部门之间,难以统一管理和整合。第二,数据天然具有复制性强、转移速度快、安全风险高的特点,进一步导致不同体系、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的协调难度提高。第三,由于各类数据来自多个来源,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往往难以保障。
谈起调查研究中大数据运用,业内人士认为,调研内容与技术方法同步性和融合性还不够。大数据分析需要用各种复杂的工具和技术,从数据存储、处理到分析和可视化,每个环节都涉及大量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展调查研究的人员对于技术方法不熟悉,与设计和开发技术工具的人员沟通存在裂隙,造成一些算法设计和技术方法不能完全实现调研主导人员真实意图,以此来降低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参考意义。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央视军事新媒体发布的一条微视频《20041》收获两个热搜,得益于大数据的有效运用。
在大数据记忆中,勾画一道这样的航迹——20041号运-20,2020年5月执行空投空降任务;20041号运-20,2020年9月执行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任务;20041号运-20,2024年8月接运新一批飞行学员赴空军航空大学报到……
大数据有效运用,互联网裂变发展,对舆论宣传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无论是举旗铸魂还是激浊扬清,无论是凝聚共识还是汇聚力量,都要把握互联点、强化互联网思维,努力实现“趋利避害”最大化。
正视“网媒”。不能口头上说网上舆论很重要,而实际上“高看”传统媒体“低看”网络媒体。网络媒体要在传播正能量中提升影响力,不能为片面提高“点击率”偏好“坏消息”,更不能以“转引外媒”为托词肆意传播不实信息。有的外媒无良,咱们不可以无脑。
正视“网曝”。高度开放条件下的新机试飞等重大军事活动,大都被网民抢先爆料,传统媒体望而兴叹,官方信息滞后缓慢。重大军事活动的舆论工作要因势而动、把握主动,避免“官方不说网民说”“纸媒不说网媒说”“中方不说外方说”的被动局面。
正视“网问”。宣传建设成就、英雄事迹和先进典型,要用互联网思维去审视,经得起网民的问询和质疑,防止正面宣传引发负面舆情。官微发布要经得起“时间检验”,对看似正能量的“好新闻”,也要向权威部门严格核实信源,避免刚刚发布转眼又去更正。
正视“网应”。回应网上关切,既要及时准确说明“炒作不属实”,还要有理有据说清“事实是什么”。要科学把握回应时机、回应方式、回应级别、回应内容、回应渠道。该由主管部门回应的,不能由某一媒体或个人来回应;该由新闻发言人回应的,不能让专家学者去回应。
正视“网赞”。“网上好评如潮”不一定都是正能量。要科学界定和看待“正能量”,特别是重要军事信息的披露和传播,“能打仗、打胜仗”先进典型的对外宣传,要有序有度有节,不能单纯看点赞的多少,还要看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正视“网势”。新闻发布、舆论攻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一点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一次行动、一个事件上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另外的行动、另外的事件上也能够适用。要力戒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
Copyright © 2028 网络服务商 亚洲城电脑版官方客服电话_亚洲城手机版下载安装最新版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